当成年人还在焦虑AI什么时候抢走自己饭碗时,第一批AI原住民的“小孩哥”已经步入NEXT LEVEL。

做个小程序解决自己在现实世界的困惑与难题,甚至用上了AI辅助开发。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学生,正在用大模型搞开发

好奇1米等于多少厘米?有小孩哥因此做出单位换算的小程序;古代的七尺男儿放到现代是多高?小孩哥又因此做出不同朝代的度量单位换算小程序。

借助AI编程,小孩哥仅需在输入程序描述,就能生成相应的程序代码,并进行小程序的测试、修改及发布。

用小程序编程解决日常困惑,并获得乐趣与成就感,这简直是属于这个时代的“AI乐高”。

那么,这些人类“满级”小孩是如何解锁这一超前体验的?而AI,又在这批原住民手里玩出了什么花样?

大模型取代程序员?现阶段或许更适合编程教育

大模型辅助编程的能力给了计算机界很大的震撼,有人觉得,以后就不存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了,因为只要会说话,人人都会具备程序员的能力。

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程序员热“十年内不会减弱”,未来人人都会编程,但不同的人用电脑创造的产品完全不一样,有程序员思维的人,显然能更好地使用大模型创造。

即使有争论,从某种程度来说,两人都认同大模型给编程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不过,人人都能借助大模型成为程序员的愿景,至少在当下,还有种种困难。

有媒体报道,不少尝试了用AI编程的程序员发现,对于一个基础的通用功能,AI可以辅助开发人员快速生成代码,即使开发者人员过去没有写过这个功能,只需经过简单调试,很快就能实际使用,大模型解决了不断“重复造轮子”的过程。

但是,当前的大模型并不具备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构建一个复杂软件来说,这又是至关重要的。2023年,普林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尝试了一项研究,尝试用大模型来解决GitHub上的随机问题,也就是由程序员提出的真实问题,测试发现,不管是GPT-4,还是Claude 2,真实解决率都不到5%。

但如果把大模型用来培养程序员,或者说把大模型用于给更年轻的孩子用来做编程教育呢?

微信正在做这样的尝试。

日活6亿的微信小程序已渗透进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小程序的背后,是微信原创的编程环境,现在,微信团队正打算把小程序编程和教育有更多结合。

去年,#小程序教育平台 正式上线,它基于数百万开发者使用的小程序开发工具,针对教育教学场景进行了功能强化,能将学科知识和编程知识相结合,实现“用中学”、“做中学”,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程序教育平台聚焦于编程教育的普惠,面向学校师生、免费使用,可以快速上手,并便捷地生成一个可以分享给同学、老师、家长的小程序。

学生的创造力是惊人的。

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制作出体质健康提升手册小程序,可对比查看自己体测成绩与全国体质健康标准,并制定专项提升计划;广州市绿翠实验学校的同学们结合数学和小程序知识,设计校园参观路线;上海市少年宫初一学生制作图像识别食物保质期小程序,避免误食过期食品;澳门高中生制作了可实时同步比赛讯息的校运会小程序,供全校师生使用…

广州第九十七中学学生开发的月季浇花助手小程序更是示范了什么叫“我现在强的可怕”——将数学模型知识融入编程算法,通过连接湿度计,再基于湿度数据提醒值日生及时给月季花浇水。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学生,正在用大模型搞开发

2024年,小程序教育平台的团队给了自己一个新课题:当下大火的大模型,已经有了智能涌现的苗头,把它用于编程教育,是不是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5月,小程序教育平台正式接入了腾讯混元大模型,上线了“AI助手”。属于小孩哥的“0基础也能编程”的通路,就此打开。

“有了大模型,我们就能马上把创意与想法告诉它,它能马上把代码写出来”,来自广州第九十七中学的孙悦林在尝试AI编程后兴奋地表示。生成式AI正充当着小孩哥的“代码助手”“学习助手”。在AI加持下,学生们不仅能秒上手编程知识、完成小程序优化,还能加深对AI技术的认知和掌握。

目前,澳门培正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香港培侨中学等内地及港澳众多学校都已广泛应用小程序教育平台,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们对AI时代的适应能力。

新世代与AI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想象力、创造力向来是孩子们的天赋。如何实现他们的创意,让梦想与现实更好地连接,是微信团队在长期探索的答案。

而小程序,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载体。在微信团队看来,小程序编程的特点在于创意“立等可现”,便捷、易用以及强大的开放能力和扩展性,有望成为青少年挥洒创意的那支“画笔”。

小程序教育平台自推出后已迭代多次。支持师生账号管理、上传教学代码包、查看作业等需求之余,还能打破微信登录限制、代码云存储、一键发布教育体验版,并能在学校主体下展示优秀学生的小程序作品。为降低学习门槛,平台还提供了配套项目模板代码及基础课程。

不过,大模型和编程教育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接入即用。

今年年初,小程序教育平台团队开始与腾讯混元团队一起探讨项目的可行性。

小程序教育平台发现,AI真正地为开发者提效是可行的,特别是教育场景。因为在教育场景下,其需求相对简单且集中,代码生成具备一定准确性,代码可执行率有一定保障, 其次能够有效降低教学门槛,还能充分发挥小程序教育平台的一键发布体验版的优势,在AI的帮助下,学生做的小程序马上就能被用上。帮助学生们理解AI、激发编程兴趣。

为此,两个团队展开了深度合作。

腾讯混元作为通用大模型,专注于编程教育场景时,需要通过精调给它添加限定。小程序教育平台的团队,根据使用体验和用户反馈,不断地添加这些“限定”,让大模型越来越精通小程序编程,“在教育平台上收到的指令,主要是解决小程序问题的,作为通用大模型,一开始有时候它会返回Python或者是其他工具的解法。”

此外,小程序团队和混元团队还根据实际的经验,设定条件寻找更多小程序编程的数据集,来让基座的大模型更加“聪明”。

另一边,小程序团队要在产品端打磨AI助手,有了更聪明的基础大模型之后,AI助手会根据小程序的编程语法和文件结构,在收到指令之后,按照标准的文件结构输出代码,学生只需要相应地把代码复制到对应的文件,进行替换,就能很快做出一个完整的可导出的小程序。未来,小程序团队还希望把门槛进一步降低,“把复制、粘贴这个步骤也取消”。

生成式AI正充当着小孩哥的“代码助手”“学习助手”。在AI加持下的小程序教育平台,低年级学生可轻松入门、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程序作品,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产品设计、代码编写技能,开发更复杂实用的小程序。换言之,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小孩哥,都能玩转小程序编程和AI。

从演示效果来看,目前借助AI助手的能力,2-3分钟就能作出一个完整可体验的小程序了。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学生,正在用大模型搞开发

平台能力更新之外,全球性的赛事,也在调动新世代们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

今年上半年的“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有来自全球五大赛区的128所学校贡献了超500份精彩小程序作品,其中就不乏应用了AI能力的作品,来自香港的初中生就推出《基于AI智能硬件的个性化香港中学文凭备考工具》,而澳门培正中学的作品《失物通AI平台》更是摘得飞龙组特等奖,深圳南山区的中学生带着小程序作品《可定制AI虚拟人英语老师》斩获潜龙组一等奖。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学生,正在用大模型搞开发

这样的比赛也获得了顶级名校的关注。剑桥大学为“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总决赛的优胜选手,定制了暑期夏校。最终遴选出的25名中小学生,在为期14天的夏校中,学习了由剑桥大学教授授课的计算机、数学等课程,他们也用小程序来完成了主题作业,不仅展示给了剑桥大学的教授,甚至在伦敦街头,向外国人展示了中国科技的成果。

剑桥大学计算机、数学与物理专业系主任,Sergei Taraskin教授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综合素质是剑桥大学看重的关键,尤其是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将科技应用于创意的发挥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是新时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搞AI,从“原住民”抓起

如今的青少年正是与AI共生的一代,他们可以熟练地借助并应用AI,“人工智能+教育”的浪潮已经到来。

正如AI 权威学者吴恩达所强调,“编写AI程序将是未来人们的一项必备技能,编程教育的普及就像中世纪早期欧洲扫盲一样具有变革性。”

了解技术的发展和边界,正是这个新时代的教育新命题。毕竟AI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搭载AI能力的小程序教育平台,正是老师开展AI教育、学生开展AI学习的载体。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信息科的老师就基于小程序教育平台的AI助手,为学生们定制了“AI第一课”《口算题》——通过布置课题、任务拆解、实践探索、自主评价等流程,手把手教孩子们调用AI完成小程序的入门制作。

微信团队调研中发现,在AI学习的实际推广落地中,很多老师表示目前缺乏标准化的工具和现成的教学内容。而小程序教育平台恰好提供了普适性的工具。

除了北师大附中,还有学校走得更远。上海市世外学校在去年开设小程序编程课的基础上,今年在校内成立了“we chat, we create”的微信小程序社团,并在9月1日将AI+小程序编程课作为社团课,供全校学生选课;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高一年级则开设了“小程序竞赛班“,小程序班以AI+小程序编程为工具,重点培养学生的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能力,背后则是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等”指挥棒“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希望从以往的考知识、能力升级到考素养,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

作为新时代教具,小程序教育平台能够降低老师的教学成本,更好地开展AI教育,让学生低门槛体验AI,甚至基于AI挥洒创意,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迎接、融入人工智能时代。

而让孩子能尽早接触AI及编程思维,其价值并非要把孩子培养成程序员,而是让青少年实现创意、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背后的意义所在。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组长熊璋在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说,“未来是一个社会化的大结构,小朋友要用团队方式与社会紧密结合,要在真实场景中,去解决真实问题,比如寻找到合适的信息平台、合适的人工智能以及合适的数据资源。”

小程序教育正融合到多元教学场景中,除了在课后开设小程序社团、兴趣小组,老师们还尝试在信息科技、数学项目式学习、数学实验等课堂中,融合人工智能与小程序教育。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修订组组长曹一鸣教授表示:“小程序、大模型作为工具,提供了一个信息科技学习支架,能帮助老师们更好实施,新课标所倡导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现在,小程序教育平台的AI助手能力正在不断进化中,对小程序教育平台和AI辅助编程教学有兴趣的朋友,可查看官方使用手册及 AI 辅助编程入门课程,扫码加入官方社群,交流讨论。

文章来源于“量子位”,作者“允中”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学生,正在用大模型搞开发

关联网址

关联标签

文章目录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后,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