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巅峰对决,北京的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

今年,人形机器人仿佛被按下了加速器!27款人形机器人扎堆亮相,跳舞、书法、做咖啡样样全能;数十笔亿元大额融资涌向人形机器人,银河通用7亿元拿下上半年最大额天使轮;明星玩家的人形机器人进车厂上岗就业,诸多企业的量产时间表已近在咫尺……

从创新成果、顶尖机构、产业政策到上下游布局、商业化落地,如今都被北京这座潜力无限的“人形机器人第一城”串联起来了。

2024年被称作人形机器人元年,而北京已经在诸多层面领跑。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超过2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居全国首位。同时,北京大模型独角兽数量占到全国八成。

2022年10月特斯拉Optimus亮相之后,诸多专注研发人形机器人的创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活跃在大众视野的创企中在北京注册有9家,上海、深圳数量次之;去年年底,北京还成立国内首个省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4月就实现了全球首例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今年上海、深圳、成都也相继成立了创新中心;融资层面,上半年获得融资的仿生机器人企业数量,北京最多,上海、深圳次之。

这些成果背后离不开的是北京在机器人产业的多年积累与果决投入。

为了加速机器人产业的集聚效应,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交流沟通的平台,自2015年起北京亦庄就开始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如今已成为国内持续时间最久且专门针对机器人的唯一展会,累计容纳了超1000家机器人企业参展。 

此外,北京全市以及各区的人形机器人政策都接连发布,海淀、亦庄、石景山、昌平各区都已经深入这一波浪潮,集资金、技术、产业资源之力,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成型。 

可以看出,正在举全市之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的北京,正朝着“人形机器人第一城”加速迈进。

01 明星创企、头部老牌玩家北京扎堆,上半年拿下半数融资

人形机器人热潮下,北京积聚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优势正在凸显。

目前国内从事人形机器人本体研发的创企主要集中于北上深,其中北京最多,包括星动纪元、银河通用、加速进化等9家,上海和深圳分别为7家。

最突出的就是几家当下在产品研发、融资进程中都光芒加身的创企,从这一波人形机器人热潮中孵化而出的创企多出自北京,其他省市的企业多为老牌机器人厂商转向布局。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北京、上海、深圳人形机器人企业成立时间统计(智东西制表)

今年4月,机器人产业的头部玩家优必选、小米开始扎堆涌入北京,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总部、小米机器人落户北京亦庄。小米机器人公司将成为小米集团专注于仿生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产业化的唯一主体。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总部在北京亦庄揭牌(图源:北京亦庄)

此外,人形机器人创企中,星动纪元、银河通用、加速进化、松延动力的创始人都有着清华大学背景。 

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的星动纪元人形机器人产品已经迭代6次,成立不到五个月就拿下了联想创投领投的过亿元融资。上个月发布了新一代产品级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 1。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右为星动纪元产品级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 1

还有创下上半年天使轮融资之最的银河通用,获得美团战投、北汽产投、商汤国香资本、讯飞创投等知名产业投资方参投的7亿元融资,其创始人王鹤毕业于清华,现在还担任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银河通用的人形机器人Galbot能做到以95%的成功率泛化抓取各种材质物体。

加速进化刚刚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双足人形机器人Booster T1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大秀踢足球、俯卧撑技能,此前还复刻了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原地起身的绝活。这家创企的创始人程昊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硕,首席科学家赵明国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除此以外还有已经研发主打高动态性能的N1和主打中尺寸多自由度的Dora等人形机器人的松延动力,以及今年刚刚成立就拿到天使轮融资的动易科技。其创始人同样都曾毕业于清华。

这些创企也是今年上半年产业注资的焦点,据智东西统计,今年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融资事件共18起,北京人形机器人企业相关的融资事件占了8起,上海和深圳分别为4起和3起(半年融资逾75亿,国产机器人熬来好日子)。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2024年上半年国内仿生机器人企业融资情况统计(智东西制表)

可以看出,北京正在这一波人形机器人创业热潮中占据先机。

02 从展会、政策到产业园、资金支撑,多位一体布局优势凸显

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技术难度之大、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条之长,因此从技术攻关到商业落地仅靠企业一端远远不够。

在这些人形机器人创企成果频发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牵头为这些企业提供的平台、资金等各项资源支持。

多个直接有力的政策接连颁布就是最为直观的体现。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部委《“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2023年6月-8月,北京市接连发布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这些政策无一不提到了要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并从技术支持、人才教育、场景推广、资金补贴等多个维度全力推动北京市机器人的创新发展。

为了加强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的集聚效应,去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市就已经宣布在规划建设北京一南一北机器人产业园,分别为25万平方米的亦庄机器人产业园和30万平方米的昌平机器人产业园。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今年3月,昌平区首个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启动仪式(图源: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再具体到各个区,海淀、石景山、昌平成为这场机器人热潮下率先冲锋的地区。此外还有位于大兴区东北部的亦庄,其每年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已经成为风向标,同时还聚集了大量机器人核心产业玩家。

汇聚了大量科研机构、高校的海淀区,其人才密度堪称全国创新基础之最。今年4月,海淀区发布《关于打造全国具身智能创新高地的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作为其中“生态雨林打造行动”的重要一部分,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已经启动。

方案里提到,到2026年,海淀区要初步建成全国具身智能原始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新高地和产业加速集聚地,成为国内参与全球具身智能竞争的核心力量;突破一批具身智能前沿核心技术,率先研制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多模态具身大模型和多形态机器人;打造一批具身智能标杆应用示范,率先实现具身大模型在万台机器人上的融合应用。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今年8月,石景山区发布《石景山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年)(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2024年底要集聚20家以上行业重点企业,建设10个以上重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人形机器人核心产业力争实现收入5亿元,启动产业基地建设。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石景山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年)(征求意见稿)》

昌平区作为机器人产业园的重要一部分,去年其机器人产业收入规模已经达到80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00亿元。未来,其要构建以机器人本体为核心,关键零部件、智能感知系统与技术为焦点的“一核心两聚焦”研发生产体系,全力打造覆盖全链条的机器人产业成果转化基地。

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其最为人所熟知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已经连续举办9届,参展企业累计超过1240家,参会观众超13万人次,成为机器人产业的风向标。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世界机器人大会

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同期,亦庄的北京机器人大世界启幕,2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覆盖了“机器人+”九大应用领域场景以及多款人形机器人。

亦庄的机器人产业园内,还落地了国内一流的机器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能为工业、服务、特种等机器人提供零部件、模组、整机、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现场等环节的检测认证服务。 

产业布局方面,亦庄计划分两步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预计2026年底将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

北京亦庄也将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将出台人形机器人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集成应用新高地和产业生态示范地。 

从产业集聚与政策支持的角度,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集群的效应都愈发显著。

03 去年机器人产业收入超200亿,三大关键要素助力

机器人从实验室走进酒店、餐厅、工厂已经成为常态,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也在加速。处于快速变革期的机器人产业,离不开其核心底层技术的突破。

这也是北京如今一步步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的关键。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超过2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家,居全国首位。

产业资源聚集效应明显,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推波助澜

2016年前后,正值我国机器人创业潮涌起,《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亿美元,并且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当时北京市就聚集了多个机器人玩家,并逐步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规模化突破,工业、服务、特种等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清洁服务等场景实现了规模应用,并逐步形成全产业链体系。

彼时,北京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就成为重要的机器人企业分布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全链路的机器人产业资源。

再加上这一波为人形机器人推波助澜的大模型,从公开信息可知,北京大模型独角兽数量占全国八成,同时,这些大模型已加速落地到了互联网、教育、医疗、金融、政府等多个领域。北京已形成全面覆盖大模型、AI算力、数据、应用、方案全产业链及产学研融合的大模型“路线图”(北京,大模型第一城)。

科研资源、专业人才合体,盘活产学研资源

国内人形机器人研究早期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并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机器人研究的一批高校。197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AI与智能控制教研组,在1982年到1984年间,确定了以智能机器人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随后伴随着对AI及机器人等学科的探索深入,清华大学的学科设置更加细化。1985年成立了智能机器人实验室,1990年成立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如今,星动纪元、银河通用、加速进化、星海图等国内明星人形机器人创企的创始人都有着清华背景,撑起了这一领域的半壁江山。

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企中还有一批特殊的存在,就是高校孵化的人形机器人创企,包括星动纪元、月泉仿生、理工华汇。这些企业充分盘活了产学研界的各项资源,同步推动技术攻关与商业落地。

4区加速落地产业园区,创新中心机器人产品布局领先

北京市在推动机器人典型应用、加速上下游产业联动等方面都跑在了前排。除了前文提到的各区加速推进相关政策、产业园区落地,北京还集合了众多国内优秀机器人玩家。

去年年底成立的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其创始股东是优必选、小米、京城机电以及亦庄控股,还是国内首个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除北京外,上海、成都、深圳也都于今年相继成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浙江的创新中心推出领航者1号人形机器人,成都发布了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RRMM)及双臂协作系统(RTACS)。

相比之下,北京创新中心的进展更为迅速。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今年已经发布了全国首个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并实现全球首例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拟人奔跑,今年8月天工1.2 MAX亮相,手臂自由度从3个升级到7个,能做到语音交互、无序抓取,并且还发布了轮式人形机器人天轶,可应用于接待、导览、咨询问答、场馆介绍等。

北京,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天工1.2 MAX(图源: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面向未来,北京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势必会在更多元化的领域为人形机器人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04 结语:人形机器人巅峰对决,北京天时地利人和已就位

随着技术的进阶以及应用场景更为多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远景愈发广阔。 

高爆发电机、高算力芯片、精密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长续航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将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将日益紧密,多模态大模型能够融合语音、图像文本、传感信号等多模态信息,让机器人具备更强的感认知、决策规划和复杂场景任务的泛化能力…… 

这些都表明人形机器人广泛参与工业、家庭领域的潜力激增,从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攻关,北京再一次走在前列。 

如今,小米、优必选等机器人产业的头部玩家涌入北京;再加上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为代表的科研力量,还有星动纪元、加速进化、银河通用等国内明星人形机器人创企,北京市的机器人产业园区、世界机器人大会等诸多资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如今,人形机器人正在从科幻电影走进现实,北京在加速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城的当下,已经将此前的经验积累转化为这一波热潮下的先发优势。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智东西”,作者“程茜”

关联网址

关联标签

文章目录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后,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