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点外卖、理财、看病,靠谱吗?
没有一家互联网大厂愿意错过AI这一风口。
在近期举办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一次性推出了三款AI产品,分别是「支小宝」、「蚂小财」、「AI健康管家」,对应衣食住行、理财、医疗三大领域。其中「支小宝」既可在支付宝内使用,也有独立APP,其他两款工具则内置在支付宝中。
除了有面向C端的产品,蚂蚁集团还发力AI to B,向企业推出数字蚂力解决方案;启动支付宝智能体生态共建计划,并推出智能体开发平台支付宝“百宝箱”。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蚂蚁AI战略的提速。然而,当下AI虽火,却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由于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模式变现难等问题,今年,国内国外的AI投资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迅速降温。
全球知名市场数据分析公司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24年Q2,全球AI领域投资总额环比减少38%。有媒体根据IT桔子数据计算,今年1月-8月,国内AI行业共有317起融资案例,总融资金额超333亿元,算下来月均融资金额42亿元,不到去年的两成。
此刻,像蚂蚁集团如此大力度一次性推出三款不同类型AI产品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
且和其他互联网大厂有明显区别的是,这三款AI产品,都非能占有强大用户量的通用型AI产品,没有集中在搜索、文字、视频这样的大类上,而是选择做垂直类AI工具,服务于支付宝产品。
其实,在上市遇挫、三年整改的过程中,蚂蚁一直在淡化身上的“金融”标签,强化“科技”属性。它曾经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信贷业务已经被剥离,而另一大业务数字支付,也受到了政策的一定影响。急于讲出新故事的蚂蚁,打出了AI这张牌。早在2023年,“AI First”成为蚂蚁的战略之一。
此次产品的集中推出,更像是“AI First”战略的加速。蚂蚁的AI产品做得如何?它能靠AI撬动更大的市场吗?
01 蚂蚁上新,AI点外卖、AI理财、AI看病
在此次蚂蚁集团密集的AI动作中,最受关注的是三款AI产品。其中,「支小宝」针对的用户量相对最多。
「支小宝」的定位是生活管家,主要方便用户操作包含12306、饿了么、高德、滴滴、菜鸟裹裹等在内的400万个覆盖衣食住行的小程序。总之,凡是支付宝上有的功能,用户都可以用「支小宝」一键唤醒。
「定焦」将其功能主要分为三大类。
对于用户常用的支付宝内置功能,「支小宝」可省去页面搜索步骤
比如用户只需通过「支小宝」输入“乘车码”、“电子社保卡”“查上月消费账单”、“给XX发红包”等想要的信息,这些功能便能直接跳出。
对于用户常用的APP软件,比如订酒店、订外卖,支付宝可一键唤醒并帮用户下单
比如告诉「支小宝」想订某天从A地到B地的车票,它便会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车次生成订单,用户只需点击预订便可。同理,如果想喝奶茶,也只需要告诉它,外卖还是自取、何种品牌,它便会弹出外卖下单链接。
在旅游出行上,「支小宝」还联合黄山景区推出了“黄山智能体”——黄小松,定位为“全程AI伴游”。该工具会随着游客的空间定位变化,提供攻略、讲解、 叫车、周边美食、商家推荐等服务。
「支小宝」自带陪伴提醒功能
比如早上会提醒用户当天天气情况,晚上是否有快递,如果用户有日常喝咖啡、奶茶的习惯,它也会在中午提醒是否需要来一杯。
再来看看AI理财工具「蚂小财」。
市面上专门针对理财的AI工具不多,很多用户都用通用型AI工具查询理财信息,「蚂小财」打出的特点是,能直接给小白和部分从业者输出较为明确的理财要点。
刚从金融专业毕业的小琨曾用文心一言和Kimi收集理财信息,但通常得到一大堆边缘性资料,很难找到她想要的准确回答,她觉得「蚂小财」提供的答案更加精准,有数据分析还会结合市场近况给出判断。
她给「定焦」举例,比如将“当下买什么投资理财产品可以赚钱”的问题抛给AI,Kimi和文心一言的回复比较笼统,提到了银行产品、债权等大类,并表示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蚂小财」的回复则比较明确,指出要投资一些高性价比基金产品,也会具体举例。
小琨觉得,背靠亿级理财用户的支付宝,和通用AI工具不太一样,它可能更有针对性地做了金融垂类模型训练,所以回答像个耿直boy。不仅如此,很多用户习惯在支付宝买基金和债券,她觉得「蚂小财」作为支付宝的一个子分项,给出的答案会更可靠些。
「AI 健康管家」则涉及线上和线下30多种医疗服务。
据官方介绍,蚂蚁「AI 健康管家」连接了全国各地的90万名医生,其中70%来自三甲医院,用户可在线上与专家的AI助理进行一对一问诊;还可将自己看不懂的化验报告上传,AI便能将一些医学术语翻译成白话。如果用户选择线下就医,该产品还提供挂号、陪诊服务。
02 让AI当管家、管钱、看病,真的靠谱吗?
虽然蚂蚁的这三款AI产品,覆盖了衣食住行、理财、医疗多个领域,产品也确实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并没有出现像文心一言、Kimi、Sora、Suno、快手可灵等AI产品刚露面时,全民热议的程度。
「定焦」还询问了不同领域的AI从业者和支付宝用户,大部分人都表示,没有使用过这三款产品,甚至有人都没有听说过。
关注度不高一方面是当下AI产品数量众多,用户对AI已经脱敏,另一方面在于,蚂蚁的这三款AI产品都比较垂直。
一位密切关注AI的从业者表示,相比AI搜索、AI视频、AI音乐等工具,蚂蚁的这三款产品比较小众,且主要服务于支付宝用户。
很多用户在使用后也指出了不少问题。
「支小宝」生活管家的定位,让很多用户希望它是一款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的通用型产品,但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它更像Siri智能语音助手,主要方便用户调出存在于支付宝中的各项功能,涉及支付宝之外的功能,回复的相对简单。
比如「支小宝」也支持用户搜索,但给出的内容较为简单,且不像Kimi一样能提供数据来源链接,用户无法判断信息准确性;在输出长文字上,只提供要点提示,不能生成几百字的长文本。
一位用户表示,非通用工具的定位限制了「支小宝」的使用次数。他觉得推出的天气、快递提示功能,作用也不大,手机系统和短信提醒会更加方便。相对有用的是订票、打车功能,使用「支小宝」比打开相关软件会更方便快捷。
还有一些用户表示,「支小宝」存在语义理解错误、关联快递信息但无法关联淘宝订单、退出重进没有上下文记忆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体验。
主打医疗的 「AI 健康管家」,在找医生、读报告等方面,它能够做到及时响应和快速回复,但回复内容并不能全部满足用户需求。
一位体验者表示,自己将彩超报告拍照上传给「AI 健康管家」,得到的回复是“对于这类内容我们正在努力学习中,后续将为您提供更全面的报告解读服务”。
在他看来,「AI 健康管家」提供的服务还比较初级,没有脱离辅助工具的范畴。
至于AI理财,蚂蚁官方曾介绍,「蚂小财」连接了基金公司、券商、财经媒体等200多家主流专业机构,以及超1.5万位专业财经创作者。但很多用户认为,即便「蚂小财」提供的答案更为易懂和明确,也不能取代专业从业者,提供的信息仅能作为参考。
还有专业人士指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波动性较高,一般情况下,人工智能并不能辨别、解决。这也进一步降低了AI理财的专业度。
总之,这三款AI产品先是在通用性上不够有吸引力,后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又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意愿。
03 蚂蚁为什么大力做AI?
除了三款AI产品的表现,更值得关注的是,蚂蚁集团为什么要大力做AI?经历了三年整改,蚂蚁手上还有哪些牌?
我们简单回顾下蚂蚁的过去。
时间拨回到2020年,蚂蚁原本计划11月5日同时在A股和港股IPO。但就在正式挂牌前两天,IPO被暂缓。
如果按照当时68.8元/股的定价,蚂蚁的IPO市值将达到2.1万亿,创造全球最大IPO纪录,马云也将彻底坐稳中国首富的位置。
面对这个“巨无霸”,当时外界最大的争议在于,蚂蚁究竟是一家科技公司,还是一家金融公司。这不仅决定了蚂蚁上市时适用什么估值体系,还决定了适用什么监管政策。
翻看当时的招股书,蚂蚁主要收入分为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包括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保险科技平台)、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块。2020上半年,前两大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5.86%、63.39%。
其中从属于数字金融科技的微贷科技(小额贷款)收入达285.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超过支付业务。它不仅是第一大收入来源,也是蚂蚁集团重要的利润来源,2020上半年,与信贷相关的净利润是102亿元,占到蚂蚁集团总利润的47.8%,接近半壁江山。
也就是说,“信贷”其实是蚂蚁当时的支柱业务,其金融属性更强。这也是其受到监管的一大重要原因。
IPO被暂缓后,蚂蚁集团开始了三年整改。最大的调整是退出小贷业务,对旗下信贷产品花呗、借呗进行品牌隔离,并按照监管要求,关停“相互宝”业务。
蚂蚁集团整改时间线 图源 / 中信证券
2023年7月,三大金融管理部门同时发布公告称,蚂蚁集团等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存在的大部分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今后将转入常态化监管。
这标志着蚂蚁集团整改基本完成,但它接下来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估值打折和赚钱难了。
2023年7月,蚂蚁集团宣布回购股票,根据媒体的报道,以当时的回购定价来看,蚂蚁整体估值较2018年C轮融资估值下降约40%。
数据要素行业应用专家李可顺告诉「定焦」,退出信贷业务,会直接影响蚂蚁的现金流、营收规模和利润空间。资深互联网金融研究师孟祥也表示,虽然目前没有公开信息能看到蚂蚁的财务数据,但此前支付和信贷两个板块是营收主力,且信贷的增长速度更快,降低金融属性后,蚂蚁的盈利能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而另一大业务数字支付,也受到了政策的影响。2021年《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下发,延长收钱码提现免费服务期限、对商户提供网络支付服务费优惠等措施都拉低了该业务的毛利。李可顺表示,蚂蚁数字支付的单笔利润很小,但因为大用户体量业务得以维持,如今用户体量增长已经到了天花板。
因此,“瘦身”后的蚂蚁集团需要寻找新的增量,特别是能强化其科技属性的新增量,AI便成了一大突破口。
2023年,蚂蚁集团确定了“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和“加速全球化”三大战略方向,将AI放到重要位置。2024年3月,蚂蚁集团宣布了自2020年以来最大的内部业务架构改组。根据公开信息,架构调整后的蚂蚁分为主营(数字支付、数字互联和数字金融)和创新(蚂蚁国际、OceanBase、蚂蚁数科)两大主要业务。其中,蚂蚁国际、OceanBase、蚂蚁数科开始独立运营,有观点认为,剥离这些非核心业务,是为蚂蚁集团重启IPO铺路。
这一次AI产品的集中推出,代表着蚂蚁集团“AI First”战略的加速,也是蚂蚁迫切想对外讲的新故事。孟祥表示,“蚂蚁做AI,一方面为增强自己的科技属性,一方面为寻找业务增量,以及占领前沿科技这一赛道。”在李可顺看来,支付宝已经覆盖了大量年轻网民,「支小宝」和「AI 健康管家」支持语音指令、一键跳转等功能,可以为支付宝拉来一部分老人或者特殊群体。
也有从业者认为,蚂蚁在AI上布局较早,有着技术储备,这次推出的产品也和既有业务进行了结合,大方向是对的,但产品还谈不上颠覆性的创新,更像是在给外界传递一种信心。
至于能否用AI撬动更多用户和资本市场,就要边走边看了。
文章来自于“定焦”,作者“定焦团队”。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