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的世界里,小朋友可以用智能学习机伴学,女生在美甲店可以用AI设计、试戴新款式,机器人按摩师在帮助消费者缓解疲惫,拍好看的照片线上就可以完成……这些看起来科幻的场景,如今已逐渐成为现实。

2024年3月大众点评全国(内地)约有3300余万店铺。大模型应用元年,这些线下店也开始引入AI

不用教培老师,一台机器教会学生数理化难题;不用按摩技师,一台设备一天服务几十个顾客。在美团小红书上搜索AI开店,都是数十万关键词,现实中,各种AI开店预计已经达到10万家店铺。

在AI开店的宣传中,你只需投入30-50万元,就能获得一家年流水百万的店铺。然而,在这些充满诱惑的AI店铺背后,是一个充满套路与挑战的复杂世界。

一方面,有人凭借AIGC文创机的新鲜魅力,成功吸引了日流量上万,日客单量突破500+的业绩,展现了AI技术在商业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也不乏投资者怀揣百万资金,满怀希望地加盟AI店铺,最终却不幸沦为厂商营销策略下的“韭菜”。

那些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店主们,推出AI美甲、AI摄影等新颖服务,虽然在概念上引领潮流,但在实际商业化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小的挑战,陷入了市场接受度低、盈利模式不清晰的窘境。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环境中,店主们如何平衡高昂的初始投资和长期收益?消费者对这些AI服务的接受程度如何?商业化又将何去何从?AI鲸选社走访了众多AI店铺,一些现实情况值得大家深思。

AI智能自习室,学习机的销售陷阱?

2023年,AI自习室悄然兴起,短视频平台上也有诸多推广加盟广告。

松鼠AI某区域总代兴致勃勃地向AI鲸选社介绍,他在K12领域转型成功的案例,“我们从去年十一月到现在(八月初),卖了104台机器,8个月赚回了和投入相同的利润,现在正在扩建第二家分店”。

2021年9月,双减政策落地,新东方等教培公司面临转型危机,全国各地的自习室也在寻找新的生机。2023年“大模型元年”,让AI在教培行业开始落地。作为AI的信徒之一,老孟(化名)坚信教培能借AI重生。

大模型智能系统+移动电子设备+督学老师,一家概念版“AI智能自习室”就成功建成了,这也正是松鼠AI为K12转型阵痛中的教培机构们“描摹”的机会。“我当时怎么算怎么觉得这是个赚钱的生意,我就直接拿了区域总代理,投了大概100万左右吧(加上装修)”,老孟说。

豪掷千金的老孟,在松鼠AI这场商业冒险中可谓是春风得意。他自豪地盘点着自己的战果。“8个月100台,金牌代理的单利润在30%几,我拿的总代单利会更高一些,一年差不多能卖150台左右,一台机子售价10000,这样一年至少45万利润了;有的买了机子的孩子也租自习室,一个月600,按一半孩子租一年自习室,这又50多万了,加起来年利润没百万也有八十了。”老孟夸夸其谈项目的赚钱能力,希望大家成为他的代理。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图源:松鼠AI大众点评笔记

孟辉煌的业绩背后,是层层分销商们的艰难处境。 总部离职员工益达(化名)从年初到八月,只售出了不到40台,模式难以为继,无奈之下只能兼做其他项目回款; 与老孟同省份不同区域分销商小苗(化名)投资20万做松鼠AI自习室,宣传了一年,情况也还是不太乐观。

“项目是好项目,就是我经营的有问题”,两名分销商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无论在分销商的收益方面,还是在对C端的承诺上面,AI自习室都处于“理想”状态。小红书上面关于“AI智能自习室”的信息,不少人吐槽AI自习室是“卖机器”的骗局,更有创作者直接指出“培训(卖机器的时候)让都往大了说。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AI智习室的总代理最后往往也变成了公司总部的“提线木偶”。据玉林(化名)描述,总代理每个月要使劲卖产品,完成一定的KPI,达不到业绩要求的话,总代的资格随时就会被取消。

然而,市场需求与总部高KPI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家长们购买一台机器后,短期内很难产生二次购买的需求。

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头衔,总代理们不得不在每个销售周期咬牙投入高达百万的资金,大量进货,再靠销售勉强维持业绩。这种恶性循环不仅消耗着总代理们的财力,更使其陷入了身心俱疲的困境。

AI教育科技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小问题。一方面,AI自习室的受欢迎程度不一,往往难以全盘复制,不同区域、不同背景的分销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各自独特的挑战和困难。

另一方面,教育科技公司在追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市场的真实需求和经销商们的长期利益,商业化急功近利。

而作为营销的噱头,学习机的实际效果却常显不足。

据相关人士介绍,智能学习机往往题库太大,有很多冗杂的题目,学生需反复练习,这无疑是对时间的低效利用。并且,智能学习机的系统稍显僵化,强调线性学习路径,即当前章节未能达标便无法解锁后续内容,这种限制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灵活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可能因此陷入无休止的题海战术中,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策略的培养。

K12空出的千亿市场,AI智习室如果一心消费AI的流量,只求增长,不见真实效用,也难以真正走进C端消费者。

难入高端市场的AI穿戴甲?

AI美甲店也是一种AI线下店的创新试探。

美甲作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装饰品,本就承载着女孩儿们的幻想,而当美甲结合上天马行空的AI幻想,似乎更能引起女孩子们的驻足。

工作日下午六点,坐落在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的某品牌AI美甲店,30分钟来来往往了4对客人,粗略估算,一天可超百人。店员称其七夕更是盛况,“全天几乎每分钟都有客流涌入,有时候好几波客人一起来”,估算单日进店客流达千人。

店内蜿蜒延伸的展台上面展示着一副副甲片,精致又华丽,标价在99-849不等。

试戴时发现店内有可以线上AR试戴的小程序,扫一扫就可以试戴心仪的美甲款式,这个设计给足了消费者充分的互动体验。另外,笔者发现,AR试戴小程序后出了店,回到家仍然可以使用线上服务。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店铺的上新(设想),下单自己心仪的穿戴甲。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但打开小程序,却没有找到笔者想尝试的款式,一些线上展示的款式在店里也没有看到。店员对此的解释是,试戴小程序还没有完全更新好,一些线下的款式可以直接在店里试戴和购买。

随手可以直接试戴在手上的甲片比扫一扫加载AR要更方便,且效果更明显;在线上试戴看来,AR技术提升空间还很大,试戴只能看出基本效果,与店内实物还是有一定差距,而且在家试完的款式不能直接下单,依旧要去线下买一趟。

线上线下相结合拉高用户体验,全面覆盖需求是个很好的思路,但现在看来这家AI美甲店好像并没有体系化地利用起线上渠道,其公司很多经营思路明显还在摸索。

“实物甲片是设计师款,主要还是设计师思路设计的,AI只是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店主说。与义乌AI美甲走量贩的思路不同,主打设计师款、走高端设计思路的这家AI美甲店,似乎并没有做多少让AI做提速走量工作的打算。

现在有通过AI机器直接生成美甲的方案,显示屏上的图片直接可以复刻到指甲盖上。类似的,市面上90%的AI美甲,都是用AI赋能美甲设计,通过技术提速走量。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而三里屯这家美甲店的确是少见的,主打AI美甲的线下店。但它并没有过多的采用AI技术设计甲片走新上量,而是主卖高端的设计师款,这种销售思路似乎有些对冲,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仍需市场的检验。

参考奢侈品牌打法,爱马仕开通线上购买平台之际,留了一手给实体店铺,即消费者无法在线上找到爱马仕的全线产品,赋予品牌线下店特殊价值。这种策略既维护了品牌的稀缺性,又满足了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的需求。

目前三里屯这家AI美甲品牌开了两家店,店长强调背后是科技而非商业艺术公司。似乎想将AI变成后期主打特色,但目前看线上和线下没有联动,也没有像爱马仕一样严格区分。

如何巧妙地在二者之间编织一张既保持神秘感又不失便捷性的网,Nailio AI还在尝试,AI美甲店在落地尚还有一段距离。

高成本机械臂进入理疗市场

早在2020年机器人按摩师就横空出世,在“AI应用元年”的当下,悄悄走进了许多线下门店。

“19万,我们从网易买的这台专业的按摩机器人,挺多功能的AI产品。”一位店主讲述自己的这套设备。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数据来源:北京双井某品牌加盟店

在这个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时代,培养一名专业的按摩师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一家业务成熟的按摩店,培养出来一名成熟的技师至少需要2个月。还要面临着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品质难以保证的难题。

机器人按摩师的出现,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这种人机结合的模式,也正在成为各家按摩店的新宠。

这家AI按摩店的服务流程是这样,机器按摩师先是在顾客背上,描绘出身体轮廓,机械臂便能利用AI技术识别穴位和按摩点位,结合专业按摩师设计的按摩路线,同时机器臂发出磁热能量,为疼痛的顾客按摩。

机器人懂推拿,引起不少消费者好奇。据观察,店内一天至少有10余位客人来进行机器人按摩项目。但坏消息是,机器人按摩销量并不乐观,相似地段的人工按摩销量远远高于主打机器人按摩的门店。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技术的进步并非意味着人工服务将被完全取代。正如按摩师小余(化名)所言:“有病症的患者型消费者,更喜欢机器人按摩,机器人按摩师科学、精准、稳定;而对于那些只想缓解疲惫、享受放松的消费者来说,手来按还是更舒服的。”这种差异化的服务需求,使得两者能够在市场上共存。

然而,从商业角度来看,AI按摩店仍面临诸多挑战。

以北京某商场的机器人按摩店为例,店内共有四个房间,两间用来机器人按摩,两间人工用,机器人按摩项目人均费用在300元/次,有1999/10次和3999/10次两档。按照机器人按摩师使用一年费用来计算,一家日均服务消费者数在10位左右的店铺来说,一年净利润也不过10万余,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但从宏观市场来看,按摩行业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据中国保健按摩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中医保健按摩市场规模达到了1.2万亿元,且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有59%的当代职场白领选择按摩来放松。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机器人按摩师作为新兴力量,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万亿级的理疗按摩市场,留给机器人的份额仍有待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提升人机器服务质量与商业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这场革命的关键点。而最终结果则需立足消费者需求,由市场来决定。

AI摄影人均幽灵店,入不敷出

AI领域落地最快的,就是AI摄影。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小文(化名)在团购平台上面购买了一家AI影像店铺的证件照团购。这家店铺以AI拍摄技术为卖点,承诺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证件照拍摄。小文想着,也是一种创新体验,于是下了单。

然而,当她按照导航来到第一家所谓的“店铺地址”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有些摸不着头脑——明明是店铺上面的地址,推开门却进了“董事长办公室”。这里没有丝毫摄影店铺的痕迹,更别提什么AI影像店了。她通过团购联系到店家,店家却以团队出门外为由,推荐小文先加下联系方式,可以线上制作照片,更方便快捷。

小文虽心有疑惑,但转念一想,来都来了,就去另一家店看看吧。但小文一下午寻找了两家店铺,却发现都是如此说辞。恍然大悟间,小文意识到这家AI摄影店有可能根本没有实体店铺。

然而,“3家AI摄影,12家幽灵店,因为其他的是分店”,已成为AI摄影行业的共识。笔者关注到北京一家专门做AI影像的店家,其“扩张”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仅几日之隔,线上便又开了两家,单数暴涨250余单。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铺第一条用户评价是在6月28日,说明此前近两月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左图:截至发稿团购平台数据,右:两天前数据

然而,当深入这“繁荣”背后的经济逻辑,却不难发现另一番景象。在美团平台开一家摄影店,保证金至少要6800。团购平台不支持虚拟店铺入驻,若选择走捷径,通过某平台的“幽灵 店”代开服务,仅需要300就可开一家。

AI摄影店如何运营?匠韵CEO修云鹏告诉AI鲸选社,摄影店一般都是自己去用Comfyui,然后生成AI图片,然后再P图调整,相比传统实景拍摄成本很低。

但即便如此,当一家店铺尝试铺展至四家规模时,除去人工、水电、房租等支出,总成本已悄然逼近8000元。

但该店主打的89元双底色证件照团购套餐,虽价格比传统摄影店亲民,却未能激发市场的热烈反响,平台上年销量仅徘徊在50+,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据店家提供的效果图,付费后的AI证件照与市面上免费AI平台生成的,差距不大。而且AI制作的证件照只能达到与本人90%的相似度,更不能通过正规的证件照审核。

事实上,现阶段的AI摄影往往以体验为价值标号,在种草平台上可以见到许多AI写真体验的推文,评论区用户对其喜闻乐见。但体验派的弊端就是,用户往往付费意愿不大,并且很少会再次买单,造成AI摄影“一波流”的现象。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AI开店一年“火出”10万家,真香还是真难?

图源:新红数据

做摄影的同行店主也表示,最近也在尝试AI,感觉纯AI摄影的征途,挑战重重。一方面,因为网络上的免费app太多太卷了,目前来说项目投入高,回报低,不太适合投入。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AI摄影的接纳程度,尚未达到预期的热度。无论是证件照还是写真集,顾客们对于AI技术的信任与依赖,似乎还停留在一个较为保守的阶段。

店长说,店内精心策划的“299元9张AI定制写真”项目,未能点燃市场热情,问津者寥寥,店内的AI项目暂时也只能当作体验项目,赠送给下单的老顾客。

现在看来,似乎现阶段的AI线下落地是一个又一个美丽又脆弱的泡泡,应用之路长路漫漫。

消除流量魔法,抓住用户的本质需求,探索一个可落地的应用场景,也许才是AI线下落地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于“AI鲸选社”,作者“陈佳惠”

关联网址

关联标签

文章目录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后,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