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谱试图讲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故事

今年,一级市场一个普遍感受是,虽然AI大模型融资很热闹,但机构在AI领域的出手却越来越谨慎。 

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一家大模型公司却开始了“疯狂”投资,那就是智谱AI(以下简称“智谱”)。 

根据IT桔子数据,从2023年开始,智谱投资了15个项目,光在今年就出手了8次,其中还包括花了数亿元收购聆心智能。

 

这样的投资强度,甚至比红杉、金沙江创投等一线机构还猛。 凭借7个月投资8家公司的成绩,也让智谱成功超越商汤,成为近年来投资最猛的AI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智谱要如此频繁地对外投资?‍ 

7个月出手8次,投资最猛的AI公司

梳理智谱的投资,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首先,智谱投的非常猛。根据智东西统计的数据,今年1-7月,大模型产业超千万融资有89起,其中智谱就参与了4起,分别是硅基流动、清程极智、沐言智语和升数科技。

这个出手数量是一个什么水平?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在89起千万级融资里,即使算上投资月之暗面和Minimax,红杉资本也只投了4起,金沙江创投投了3起。

也就是说,智谱出手的次数比一级市场上头部机构还多。

上一个对外投资超过10笔的AI公司还是商汤科技。根据IT桔子数据,自成立到今年7月,商汤科技累计投资了33笔。

虽然商汤投的多,但投资强度远远比不上智谱AI。在出手最多的2022年,商汤全年投了6家公司,而智谱AI仅7个月就投资8家。仅从投资强度看,智谱AI堪称投资最猛的AI公司。

比红杉还猛,7个月投资8家AI公司,智谱为什么投得这么凶?

从方向上看,智谱对大模型产业上中下游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既包括行云集成电路、无问芯穹、基流科技等基础设施公司,也有面壁智能、生数科技等模型层公司。

而在应用层,智谱也拿下了不少明星项目,比如面向法律领域的幂律智能,还有前妙鸭产品经理张月光的创业公司沐言智能。

除了覆盖全产业链外,智谱还对清华系的创业者情有独钟。

根据乌鸦君统计,在这15个项目里,13家公司有创始人的公开资料,其中11家创始人来自清华大学。比如,智谱AI收购的聆心智能,其创始人黄民烈担任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清华大学基础模型中心副主任。

在疯狂投资之外,智谱还在不断融资。

自成立以来,智谱总共进行了五轮融资,累计融到的钱超过50亿元。其中,今年融了两轮,投资方分别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和沙特阿美旗下基金Prosperity7。

作为一家仍然在不断融资的创业公司,以堪比一线机构的姿态凶猛投资,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讲了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故事

凶猛的出手,是智谱与其他大模型公司最大的不同之一。从公开资料看,投资被智谱放在了一个很高的战略高度,作为其构筑经营优势的重要一环。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智谱是所有大模型公司里最早筹备战投部门的。据《晚点》报道,早在2023年10月,智谱AI就开始筹备战投部门。

第二,在智谱管理团队中,不乏具备丰富投资经验的高管,比如副总裁李文珏。

最早,李文珏曾以中科创星投资总监身份参与对智谱AI的早期投资,此后,李文珏参与创办聆心智能。伴随该公司被智谱AI收购,她也顺利加盟后者,成为智谱AI副总裁。

在李文珏的推动下,智谱AI的投资之路越走越远。去年10月,智谱AI推出了Z计划,目的是通过资金+资源,扶持大模型创业者,组建大模型生态朋友圈。今年7月,智谱AI、星连肇基、京成燕北三方共同出资2.6亿元,成立一支新投资基金——星连资本。

为什么智谱AI如此看重投资?这与智谱AI对AI产业机会的判断有很大关系。

虽然AI独角兽们都很看好大模型技术,但对落地产业机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判断。

在月之暗面和百川智能看来,AI最大的机会在C端。比如,杨植麟在此前采访中曾提到,AI的核心价值是个性化互动,必然会诞生一个用户量很大的产品。

而智谱AI并不这么认为。在它看来,AI更大的机会在B端。智谱也是国内最早进入To B与To G领域的大模型公司。

智谱看好B端,原因有两点:

一是B端付费意愿比C端更好;二是大模型具备通用性和极强的泛化能力,能够避免过度定制化,进而存在诞生一家技术平台级别公司的机会。

沿着这个逻辑,智谱给出的To B解题思路是,生态化打法。

简单来说,智谱相信,当通用模型足够强,就能直接支持很多应用。所以,他们更愿意把精力花在提升模型智能水平上,尽量不参与定制化服务,定制化需求由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也就是说,智谱更愿意扮演数字化时代的“ AGI 中台”,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模型商”。而投资,就成了建立生态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方面,投资其他 AI 技术与应用公司不仅补充商业生态,还能获得更多的客户,用投资换营收。另一方面,合作生态里的伙伴,能够帮助智谱承担更多获客和交付工作,降低业务的复杂度。

此外,从长期来看,通过投资产业链公司,构建一个更牢固的合作生态,也有机会帮助智谱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原因在于,技术红利消失只是时间问题,模型注定会成为商品化的选择,变成一种通用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模型的壁垒将不复存在。

在技术红利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抓住有限的窗口,用技术和资金快速聚集资源,借助合作伙伴,跑通更多产业落地的路径,在技术彻底平权前建立壁垒,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

固然,智谱AI的商业蓝图很美好,但真正落地仍然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中国的To B土壤里,能不能培育出一家不用深度参与定制化的平台级公司,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疑问。‍‍‍‍‍‍‍‍‍‍

更不用说,通过生态方式构筑壁垒这件事情也并不容易。远的不说,阿里前前后后投了这么多家公司,去试图讲一个生态故事,最后不还是难以抵挡拼多多的正面冲击。‍

所以,无论是要做技术平台公司,还是构筑生态壁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AI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留给智谱的时间也还足够。至于这条路最后能不能跑通,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窗口慢慢观察。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作者“林白”

关联网址

关联标签

文章目录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后,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