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真相
上个周末,前谷歌CEO 埃里克·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进行了一场关于如果更智能的重要讲座,在不知道全程直播的情况下泄露了“AI行业的高级机密”,其中就包括了英伟达接下来的重磅利好消息。
在他意识到这个讲座已经被直播后,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要求斯坦福下架视频。
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一开场就直言不讳地探讨了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垄断地位。他向在场的学生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英伟达的市值高达2万亿美元,而其他公司却依然陷入困境?”
他指出,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巨头,甚至像OpenAI这样的顶级公司,都必须依赖英伟达的硬件资源,这种依赖市场让整个AI产业链对英伟达“苦不堪言”。
施密特进一步解释道,如果有无限资金,任何人都会选择英伟达的B200芯片,因为它的性能更快。然而,即使AMD已经开发了ROCm ,完全可以替代CUDA,市场上却无人使用。这表明,在英伟达的技术垄断下,竞争对手即使有能力,也难以撼动其市场。
他认为,英伟达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快速适应并满足AI发展的需求,这与其他公司相对缓慢的进展形成鲜明对比。
施密特举了一个英伟达和英特尔的例子,他询问在场的学生们,谁的计算设备中没有使用英伟达的芯片。结果发现,几乎所有人的设备都在使用英伟达的芯片。并推测英伟达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依然会主导AI领域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英伟达现在可以到2万亿到3万亿市值未来有可能更多。英特尔曾经确实是垄断者。而现在是英伟达的垄断。
他还预测,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将进一步两极分化。资金雄厚的科技聚会将投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而软件公司可能会逐步从开源转向闭源,以巩固他们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几乎粉碎了AI普及化和开源造福应用开发者的美好愿景。
施密特坦言,开源就是不赚钱、开源就是奉献。开源虽然在科技历史上曾带来巨大贡献,但在大模型领域,开源模式难以维持。训练成本太高,很多公司无力承担。没有几个能像Meta那样持续投资,即使是他投资的Mistral即将更新的第三个版本很可能是闭源的,因为训练成本太贵了,他们需要收入。
在谈到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竞争时,施密特指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正在进行中,需要大量的技术资本人才和政府的支持。富者愈富、穷者恒穷。这是一场强国之间的游戏。他特别提到,“中国已经快速崛起,美国需要加大投入来保持主导地位,是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芯片出口到中国,这样的优势让美国领先了几年。”
要知道,施密特早就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活跃在美国政界的掮客,而且是鼓吹中国科技威胁论,直接参与美国对中国科技行业制裁打压策略,并且从中牟利的最典型人士。
此外,施密特对全球主要国家在AI领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他认为,由于欧盟的监管限制,已经失去了科技创新的机会,法国虽然在努力,但德国实现有限,更是“无力回天”。相比之下,他认为中国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印度则是一个尚未明确分析的重要国家。
从开源经济的困境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施密特的言论不仅戳中了行业的痛点,也暴露了他对中美科技竞争的真实看法。
真相二: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资金和能源成为实现AGI的最大障碍。
施密特表示,大公司正在寻求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他们表示需要100亿、200亿、500亿甚至1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大公司的资金需求很可能部分是为了采购英伟达的芯片,以满足其在AI应用和计算能力方面的需求。
在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中,预计将使用数百万个专用服务器芯片建设庞大的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而英伟达正是这些高性能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提供大量的高性能计算资源。
OpenAI的CEO Sam Altman曾在宣传中提到需要1000亿美元来推进,但事实可能远不止这些。实际所需的金额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能源缺口太大。这些资金大部分将用于购买水电资源,而这正是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卡脖子”的地方。
此外,星际之门超级计算机将是一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第五阶段。项目的高成本主要与用于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高性能GPU的供应瓶颈有关,尤其是英伟达的芯片价格不断上涨,Blackwell B200 的售价在 30,000 至 40,000 美元之间。这进一步推动了整体预算的提升。
Sam Altman提出,美国需要尽早建立战略联盟,要么与水电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便宜的加拿大加强关系,要么与富有的阿拉伯国家合作,争取他们的主权投资。
但光有钱还不够,建设一个耗资数千亿美元的数据中心,电力将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这意味着,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还需要解决能源供应问题,这进一步凸显了AGI实现过程中的复杂性。
施密特之前提到过 CUDA 和英伟达的原因就很明显了。他曾透露,大型科技公司正计划对基于英伟达的AI数据中心进行巨额投资,建设成本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如果大量资金都涌向英伟达,市场的动向就会变得愈加明显。那你在股市上应该怎么操作自然心知肚明。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芯片,英伟达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超过200%的营收增长。谷歌开发了一种名为张量处理单元(TPU)的芯片,可以与英伟达的处理器竞争,但仍处于早期阶段。另外,英特尔正在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巨额资助,AMD也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工厂。
施密特的坦率言论说明了英伟达崛起背后的推动力,以及该公司在始于2022年底的人工智能热潮中的核心地位。英伟达不会是人工智能领域唯一的赢家,但也没有太多其他明显的选择。
他认为,那些能够在英伟达芯片和数据中心上大手笔投入的公司,将在技术上领先于无法匹敌的竞争对手。
施密特还反思了他的一些误判,比如曾经觉得英伟达的CUDA是一种愚蠢的编程语言,而如今CUDA已经成为英伟达最强大的护城河,几乎所有的大模型都必须在CUDA上运行,而只有英伟达的GPU支持CUDA,这是其他芯片撼动不了的组合。
然而,像CUDA这样的技术壁垒,是否意味着其他公司根本没有机会?施密特曾跟一位创业者聊过,表示他就在为难切换:是选择谷歌专门为AI定制的TPU,还是使用性能更强的英伟达GPU来训练他的语言模型呢?如果钱不是问题,他肯定会选英伟达的B200架构,但现实情况是,他不得不在这两者之间权衡。在现实中,英伟达确实带来了明显的优势。
施密特还提到,尽管AMD也在努力追赶,试图通过软件将英伟达的CUDA代码转换为自家芯片的代码,但目前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虽然市场氛围被炒得火热,但从OpenAI今年上半年迟迟未发布GPT-5就可以看出,基础大模型的技术进展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即便资金充裕,技术的发展仍然步履维艰。
施密特还指出,当前AI行业的发展阶段与电力发展的初期有相似之处。在电力发展早期,电力并没有立即取代蒸汽机的生产力优势,而是经历了约30年的时间,分布式电源改造了工厂布局,推动组装系统的出现,再才开始了生产力的飞跃。AGI的发展同样需要社会的同步进化,不是某一家企业能够单独推动的。施密特强调他在期待一种新的软件编程方式,可能比现在的方式生产力提高一倍以上。
我们再来看一下施密特的其他观点:
现在的谷歌在AI领域输得一塌糊涂是因为谷歌的居家远程办公政策
当施密特被问到:为什么谷歌失去了AI霸主地位,被OpenAI和Anthropic反超时,施密特直言不讳地表示原因在于谷歌员工“不够卷”。他认为,谷歌过于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员工早早回家、远程办公,导致公司在竞争中落后于拼命工作的初创公司。
施密特通过马斯克和台积电博士的例子强调,只有卷员工、逼得够紧,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施密特的此番话引发了巨大争议,尤其是他对于谷歌员工“不够努力”的批评。然而,如果真正去看一下他整场分享,会发现比这更重要的话题就在那摆着。尤其是,对于中国语境来说跟着硅谷讨论996本就不是在讨论同一件事情,而这场真心话里施密特其实说出了一大堆他对于中国和中国公司的真实看法。
其实关于谷歌落后于open AI不仅是因为它不卷的问题,同时暗示了谷歌存在典型的大公司病。但其实,大公司病是许多大型企业都会面临的难题。
但是可怕的是,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当一家公司或一艘大船足够庞大时,它的安全性往往比效率更重要。这样的巨轮要稳稳当当地驶向目的地,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礁沉没。这个道理大家都能明白。
实际上,大公司病中最可怕的并不是个别员工效率低下,而是公平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工作5小时,另一个人每天工作10小时,但两人的回报却没有相应的差距,这种不公平才是导致公司运转失衡的关键所在。
AI竞赛:时间就是一切
施密特提到微软曾经雇佣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及其团队来负责人工智能的外包业务,最初他对此举感到震惊,甚至觉得简直愚蠢至极。然而,当今天微软在 AI 领域的表现遥遥领先于苹果时,他突然意识到,在人工智能的竞争中,时间与速度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显然目前大公司普遍都陷入了官僚化,美国的公司之间都在激烈竞速,更不用说中美之间了。在这场竞速中,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才,我们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2个关键点就是,当科技实力差距越拉越大时,军事实力的鸿沟也可能随之扩大。未来的战争不再是依赖地面部队、靠人海战术和火炮堆积的较量。施密特提到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架价值 50 万美元的无人机轻松摧毁了一辆价值 500 万美元的坦克。这意味着,未来的战场上,50 万美元的无人机可能轻松干翻 500 万美元的坦克。
施密特的思路基本上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通过人工智能,以复杂而强大的方式推动机器人战争的发展;二是降低这些“机器士兵”的成本。这种改变,将彻底颠覆传统战争的规则,使得未来的军事博弈更具科技感和成本效益。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我觉得反直觉的点,真正去促使美国创新的并不是他的体制,而是当他们看到一群坦克推翻了乌克兰的老人和孩子的公寓的时候,就大家萌生出来的那种反抗欲。可能所有科技的进步都源于军事冲突或者说科技的进步也会反哺军事冲突的演变。
总结一下,英伟达依然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施密特的言论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芯片需求的强劲增长,反映了英伟达在未来科技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替代性。展望未来,英伟达的技术垄断可能会继续深化。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美股投资网”,作者“美国纽约证券Ken”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