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应用于制造业工厂、物流、医疗、教育、家庭等场景中。
今年资本市场什么最热?答案必然是具身智能。
8月6日,位于美国加州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这个被称为“地表最强”的人形机器人有着灵巧的双手和仿人足部,腿和躯体至少180°可旋转。
绝佳的全身自由度,以及OpenAI大模型的深度集成,让Figure 02具有更丰富可能的应用场景——如今,它已经进入宝马汽车制造工厂“实习”。
成立于2022年的Figure AI如今是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在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内,Figure AI已经完成总计7.3亿美金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贝索斯、微软、英伟达、OpenAI、英特尔等,最新估值达到26亿美元。
Figure AI代表的具身智能领域,尤其是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领域,不仅在美国受到资本追捧,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是一级市场最热闹的“当红炸子鸡”,代表性公司有宇树科技、千寻智能、逐际动力、智元机器人等。
据亿邦动力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至今,国内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01起,其中2024年以来22起。以人形机器人公司为例,IT桔子数据显示,从2023年1月至今,国内共成立了29家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其中有22家已经获得至少1轮融资。
具身智能机器人爆发关键驱动来自大模型与AI的飞速发展,当机器人拥有一个具备常识推理能力的大脑,能够理解和响应复杂指令,带来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机器人公司持续迭代Demo,并开始在制造业工厂、物流、医疗、教育、家庭等场景中寻找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用武之地”。
火爆!22起融资,单笔最高10亿元
具身智能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官方定义,通常强调机器人的智力能力,以及通过身体与环境交互,感知、理解并执行任务的智能体,是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本体、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
从1973 年早稻田大学开发的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WABOT-1,到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Figure AI的Figure 02,机器人的移动能力、操作能力、交互能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两年,多模态大模型的加持,让机器人借着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华兴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科技和产业组负责人徐锟认为,具身智能的研发与技术能力前期依赖核心高校院所和科技大厂的技术积累,是一个典型适合VC机构、产业资本做早期布局的一个领域,在资本红利期持续快速发展,未来会像EV产业链一样有很大爆发空间。把具身智能比喻成新能源汽车的早期来看,还有很多的细分领域可以去投资的,包括整机、核心零部件、具身模型、数据服务、自动驾驶等。
中国具身智能公司虽处于更加早期的初创阶段,但融资动作频繁,近半个月内就有两起金额较大的具身智能公司融资事件:
8月12日,千寻智能宣布完成近2亿元种子轮+天使轮融资,天使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领投,达晨创投、千乘资本跟投,同时,顺为资本和绿洲资本作为种子轮老股东持续加码。千寻智能由前珞石机器人CTO韩峰涛创办,在成立至今的半年里,公司仅用四个月就完成了两轮融资。
7月31日,AI机器人公司星尘智能获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道彤投资及清辉投资等产业资本跟投,老股东云启资本超额跟投。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星尘智能成立于2022年12月,其自主研发的具身人形机器人Astribot S1拥有全能操作能力,可自主完成叠衣、分拣物品、颠锅炒菜、吸尘清洁、竞技叠杯等各项复杂任务,公司目前已与科研、物流仓储、智能制造、实验室自动化、零售消费、养老陪护、个性化教育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和机构展开合作。
数据来源:IT桔子
从目前已经获得融资的公司来看,不同公司的技术特点、发展路径区别很大,有的侧重研发具身智能“大脑”,让设备具有“类人”的思维与决策能力,比如有鹿机器人;有的侧重制造机器人“本体”,让机器人有更自由的活动能力,比如钛虎机器人和人工生产力。
而机器人本体又可以分为人形与非人形两条不同路径。其中,人形机器人凭借更加“类人”的优势,能够全面感知人类的数据动作、行为决策,未来更加贴近人类,为人类提供情感陪伴与家庭服务,被视为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受到行业及资本市场更高的关注。
比如,两年内拿到7轮融资、金额累计达数十亿人民币的智元机器人,由从华为离职创业的“天才少年”稚晖君携团队在2023年创办,先后获得了北汽、上汽、比亚迪三大主机厂的投资。2023年8月,智元机器人发布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 A1 ,第二代“远征A2”预计将于8月18日智元2024年度新品发布会亮相。
数据来源:天眼查
而单笔金额最高的宇树科技(B++轮融资金额10亿元人民币),同时研发四足机器人以及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2023年上半年,宇树科技完成通用人形机器人H1的研发工作,2023年底,机器人网站The Robot Report整理了北美机器人市场年度九大热点话题,其中超过一半涉及人形机器人,宇树作为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名列其中。
但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人形”并非具身智能的必要形态,取决于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例如在一些地形并不复杂的巡检、安防领域,或在家庭服务中负责做家务、烹饪的场景下,机器人上半身功能的开发更为重要,下半身以轮式底盘或轮足满足基本的移动需求,该方向对应企业有星尘智能、银河通用等;而在一些复杂路段的搬运或救援,则更突出机器人在跑步、跳跃等移动性能,该方向对应企业有宇树机器人、逐际动力等。
“全球在具身智能领域能够率先跑出来的一定是整机公司,进而带动相关产业链和软硬件服务的发展。”徐锟说,此外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的交叉学科,是中国的重点政策鼓励的行业方向,因此国资、地方政府、 大型产业集团、上市公司都在高度关注并尝试投资具身智能公司,这也是具身智能公司股东多元化的原因。
具身智能正在哪里“实习”?
那么,具身智能可以用什么样的场景?
当下并无定论。不同的具身智能公司通过不同的技术路径研发差异化的产品,并给出了不同的应用方案,他们的机器人正在融入到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制造业工厂、仓储物流、安防、科研教育、医疗、商用清洁、家庭……
▶ 制造业工厂
早在2024年1月18日,Figure AI宣布与宝马合作,在汽车制造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当时,Figure 01在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宝马工厂完成了实地工作测试和AI模型训练的数据收集,并宣称可以自主完成现实世界中的任务。如今,Figure 02也被引入到宝马等企业的汽车生产线进行测试和应用。Figure AI的创始人对工厂之外的场景也有所规划,认为Figure 02正在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作场所和家庭中的应用铺平道路。
2024年5月,2台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已经进入特斯拉汽车制造工厂,Optimus计划于2025年正式投产,并将在特斯拉工厂部署数千台。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
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Atlas主要用于汽车制造、安防、物流等领域,在被现代汽车以11亿美金收购后,波士顿动力计划在2025年于现代汽车工厂对Atlas进行技术验证测试。
8月5日,优必选宣布,其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入驻极氪5G智慧工厂“实习”,从事料箱搬运工作。
▶ 仓储物流&安防巡检
Agility Robotics的人形机器人Digit主要面向仓储物流、科研教育领域,并于2023年与亚马逊、物流公司GXO Logistics等企业达成合作,担任仓库搬货工作。
挪威的1X Technology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EVE主要用于仓储物流以及安防领域,目前已与智能零售公司StrongPoint以及安防系统公司ADT Security Services达成合作。
宇树科技推出的行业应用四足机器人B2,主要用于巡检领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数十个项目,包括国家能源集团某电厂巡检机器狗项目、某电网220kv变电站巡检机器狗项目、某超高压500kv变电站巡检机器狗项目以及某省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应急机器狗项目等。
傅立叶智能宣布将于2024年年底正式量产发售其核心产品GR-1,主要用于安防巡检、工业制造和科研教育领域。
▶ 科研教育&医疗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H1累计销量已超过100台,买方多为高校与科研机构。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H1
美国Diligent Robotics公司研发的医院服务型机器人Moxi具有社交智能和移动操纵功能,可协助临床工作人员完成常规的、不面向患者的任务,其中包括获取和交付用品、药物或实验室样本,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患者护理,专注于为一线临床医生获取和交付任务。目前,该公司已在多家美国医院部署了Moxi。
▶ 商用清洁
有鹿机器人面向的商用清洁领域也有了新的商业化进展。有鹿机器人主要从事机器人通用大脑的研发,核心产品为Master 2000,目前已有中国头部清洁设备制造商购买其模型,用于清洁设备智能化升级。有鹿机器人联合创始人谷祖林表示,接下来公司还将规划新的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叉车、园区中的人形机器人保安等。
▶ 家庭
已有不少公司为自家机器人计划家庭场景下的应用。1X Technology公司为其人形机器人EVE拟定家庭服务场景的应用,Neura Robotics的人形机器人4NE-1、Pollen Robotics的Reachy机器人等也将家庭服务作为主要使用场景。早前Figure也宣布远期目标是训练一个世界模型,使其能够操作数十亿To C家用人形机器人。
与搬运机器人、机械臂、清洁机器人等已经在特定场景大规模应用的“传统”机器人相比,具身智能机器人适用的场景应当是多元化且具备一定的随机性,需要机器人实时利用AI感知、决策、执行。目前,尽管各家公司在不同场景做出尝试,但能够在某个特定领域完美解决复杂任务的具身机器人交付量产尚未出现。
对标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终会爆发
目前绝大部分具身智能公司还处于不断迭代Demo的阶段,何时能够将产品与某一场景很好地结合并商业化落地,是下半年资本关心的重点问题。徐锟认为,任何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Demo的功能、特性与整体能力的迭代,最终一定会触及到商业化场景落地,而落地的时间“有可能是在下半年,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具体视场景实际需求而定。
当前,业内普遍认为,缺乏数据是具身智能的发展难题之一。有观点提出,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具身智能从B端情景较为单一的场景入手,能够有效降低技术难度。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国内的智元机器人还是美国的Figure AI,在容错率比较低的主机厂里成为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达到快速量产,还需要一些时间。
“人形机器人需要靠一些容错率低的场景先把量跑起来,才能支持企业持续迭代产品并拓展场景。”徐锟说,而家庭场景会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包括家政服务、陪伴、烹饪、自闭症儿童交互等。陪伴、娱乐和日常家政服务与生产制造相比有更高的容错率,例如故障断电或操作失误,只要不危害安全是可以能够接受的;但工业对操作精准度要求极高,某一个机器人的故障或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产线的生产效率甚至安全。
对比中美两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中国依托供应链基础的雄厚,在先进制造核心零部件和工程量化方面有领先优势,这一点无论从无人机还是机器狗的产业链中都能得到反复验证,Figure本次发布的Demo,从核心零部件和机型本身运动能力方面来看,并没有特别大的代差。但从软件上来看,在机器人的大模型开发层面美国较为领先。
资本愿意为什么样的具身智能企业买单呢?
“从投资角度上来说,具身智能行业包含了各种不同分工的公司,有硬件、软件、零组件、本体、数据采集和模拟器等等,就各种各样的公司也有,我们作为投资机构,也尽可能全面布局。”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说。
徐锟认为,首先看团队,要拥有强大科研技术能力的人才梯队,以及能够持续迅速寻找商业场景的成熟商业运营管理团队;其次Demo的运动表现能力强,特点鲜明,且能够快速持续迭代,体现在某些刚需且大空间应用领域比较强的功能性;第三是具备较强的AI能力,能够感知复杂任务,认知和决策任务,执行任务,最终驱动可落地本体来实现任务的能力。
在商业模式上,陈昱则表示,尽管当前具身智能的技术路线尚未统一,解决方案多样,但本质上具身智能是替代或辅助人去完成工作,商业模式最终一定是对标“人”的:只要机器人的成本比对应的工种的雇佣价便宜,一定会有人买单。
“现在的具身智能相当于是10年前的自动驾驶,各家公司先把东西做出来,然后再花5-10年的时间把整个链条上的成本降下来,最终实现具身智能的普及。”陈昱说。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作者“李佳晅”
发评论,每天都得现金奖励!超多礼品等你来拿
登录 后,在评论区留言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现金奖励,奖励规则可见: 查看奖励规则